中国一季度经济增长虽优于市场预期,不过分析师指出,中国重回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增长“可能已见顶”。
中国官方本周一公布,一季度中国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速同比加快到6.9%,基建、房地产促进内需好转,实际出口回暖,消费保持稳健。
过去数月经济回到
投资拉动增长模式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分析师杨宇霆分析认为,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2%,高于市场预期的8.8%,其中约21%来自房地产,说明过去几个月,中国经济回到投资拉动增长模式。
杨宇霆说,雄安新区的宣布说明中央政府倾向于依赖投资发展促进长期的经济增长,但这种方式是否可持续还有待观察领导层释放出来的信号。
中国过去几年推行改革,力求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把增长模式从投资和出口拉动,转为以创新和消费驱动。
瑞银证券昨日在中国经济评论报告中说,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10.9%,但受到汽车销售放缓的拖累,一季度平均增速放缓至10%。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汽车销售占规模以上企业总销售额的14%,可是随着购置税恢复到7.5%,今年一季度汽车销售仅同比增长2.3%,较去年四季度同比增速降低10个百分点,成为一季度整体零售下滑的重要原因。
瑞银还提醒,虽然一季度经济马力全开,但价格增速走弱意味着名义GDP增速和企业盈利增速已经见顶。
房地产投资年初开始减速
上述报告称,房地产投资自今年初开始已在减速,近几个月的信贷扩张度都低于30%,“真实”的整体信贷增速放缓程度大于官方的信贷统计数据。
同时,3月份生产价格指数(PPI)同比增速降至7.6%,为15个月来首次放缓,而同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速仅为0.9%,不仅进一步支撑了价格可能已见顶的观点,还说明今年PPI对CPI的传导有限。
报告指出,尽管大多数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现阶段依然高企、同比增速较高,但一季度以来市场价格不是开始下跌,就是停止增长势头。
受益于基建和房地产需求持续上升,供给侧改革引发的限制因素却在减退,钢铁、铁矿石产量有所回升,且大多数产品的库存水平显著高于去年同期水平,由此可见,大宗商品价格应会见顶回落。
另一方面,一季度经济增速的季节性调整也受关注。
大华银行环球经济与市场研究部经济分析师全德健称,GDP季比增速由去年第四季度的1.7%放缓至1.3%,创2011年有此数据以来的最慢第一季度季比增速。
杨宇霆认为,官方似乎采取了一套不同的季节性调整方法得出数据,建议官方提供外界更细致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