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Nav
报告:装备制造业总体处于收缩期 未来两月出口有望小幅正增长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发布时间:2017.04.20 12:00 浏览次数:459 分享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17春季报告预测,与上年同期相比,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预计在未来的两个月中呈小幅正增长态势。

而从全年走势看,我国装备制造运行态势将呈前高后低态势。从长期看,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装备生产和出口中的占比将稳步提升。

上述报告分析,2017年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虽开局良好,下行压力有所减缓,出口由负转正,但从短期看,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装备制造业运行总体还处于收缩期,难言整体“回暖”,甚至仍存在下行风险。

从局部看,工程机械企稳回升;机床行业走出低迷;电工电器行业增速放缓;轨道交通出现分化(铁路货车产量大幅增长,动车组和铁路客车产量大幅下滑)。

工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代表产业,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图为某电动车生产企业总装车间。摄影/章轲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还发布了2015年和2016年“全口径装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结果显示,江苏连续两年进入竞争力三甲之列。

在四个分项指标排名中,江苏、北京、广东连续两年位居规模实力、创新能力和国际化程度的首位,优势明显。

同期公布的“2016~2017年度智能制造行业舆情监测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机器人产业关注度持续升高,产业有过热倾向,而智能工厂的关注度正在降温,创新设计和绿色制造正在被冷落。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院长王文斌在发布会上表示,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在大国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工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代表产业,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具有持续发展、持续贡献的基本属性。

王文斌说,智能制造对工业来讲是最关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行业供给方式、生产方式、运营方式的一次战略性调整,制造工业企业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从自动化做起,从梳理企业内部的知识资产做起,推动智能制造起步。

王文斌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发展智能制造的情况更为复杂。工业企业的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还处在机械化、电气化层面,达到自动化的还不多。现有企业使用的工业软件和接口标准不一致,数据难以同步。工业软件发展还很初级。

上述报告称,当前我国制造业已经进入发展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在制造业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迈进的进程中,世界制造业强国加大了对我国制造业的遏制、防范和打压力度。同时,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我国装备制造业正在掀起一波全球化的新高潮。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建议,发展智能制造,中小企业具有更强烈的紧迫性,应通过建设“智慧集群”来推动中小企业实现群体性的智慧转型。政府应在顶层设计、聚合资源、搭建平台等方面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智能制造。

而对于已具备一定能力的企业,应突出主业发展优势,完善产业链,深化和细化分工,发挥在集群内的引领作用,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做好平台支撑;集群内一些技术水平较高的装备制造企业和技术服务机构,要努力通过消化吸收和集成创新开发出适合于产业集群发展的智能制造技术。

返回列表页

版权所有 上海晨律商务服务中心 沪ICP备17007886号-1